志愿服务新闻
《广州日报大洋网》新闻频道版《广州老人乐做义工“长者义工”超10万名 平均年龄68.3岁》

大洋网讯(广报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胡美然) 广州老人乐做义工,超过10万名“长者义工”活跃于广州各个社区,他们时间充裕、稳定性强,已经成为广州市义工服务的中坚力量。昨日,广州义工联联合香港邻舍辅导会开展“鎏金岁月,‘义’起同行”广州市长者义工发展研讨会,并发布《广州市长者义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》(2017)。调查显示,受访的广州长者义工平均年龄为68.3岁,去年人均参加义工服务13.26次。

“义工之星”:

85岁黄伯心脏手术后坚持服务10年

黄伯是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长者义工队的成员,今年已85岁,经历过心脏搭桥手术。黄伯爱讲相声,也好编相声,常自编自演为社区居民表演相声,被街坊称为逢源街的“黄俊英”。黄伯待人都是笑口盈盈,精神也很好,10年前心脏搭桥手术康复后一直没停过义工工作。

黄伯在逢源街社区大学做义务导师,力所能及地分担社区工作。其他闲暇时间,黄伯还常去探望社区的孤寡老人和病患。逢源街孤寡、残疾和特困的困难群众有2000人,黄伯自己虽然也是患过心脏病的老人,但却没把自己当做需要照顾的病患,反过来照料更老的孤寡人士,是逢源街有名的“亲善大使”。

有人会有疑问,年纪那么大了,还患过心脏病,做义工时不会顾虑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吗?黄伯总结说,做了义工“三观”更正了,活得更好了。一方面他做义工会根据身体条件做力所能及的事,例如上门去拜望卧床的老人病患,陪他们聊天,这些不用消耗太多体力;另一方面做义工其实也是帮助自己,“能照顾到比我更老的老人家,我觉得很满足。而且在探访更老或病更重的老人家时,我觉得自己的状况已经很好了,政府也一直在照顾我,很感恩。”

本身就应是受助对象,黄伯却积极发挥余热帮助他人,他获得过广州市义工联“义工之星”的嘉奖。

五成受访者服务超2年

像黄伯这样的长者义工并不少见,广州市义工联负责人介绍,目前有超过10万的社区长者义工活跃于广州各社区参与义工服务。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,广州市义工联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长者义工发展状况的大型问卷调查,报告昨日发布。

共有1591名长者义工参加本次调查,受访者平均年龄为68.3岁,年龄最小的为60岁,年龄最大的为83岁。有20.6%的受访者表示首次参加义工服务的时间在5年前,有32.7%的受访者表示首次参加义工服务的时间在两年前。调查显示,2016年全年,广州长者平均参加义工服务的次数是13.26次。有34.9%的受访者表示一般每月参加一次义工活动,有24.7%的受访者表示每周参加一次义工活动,长者义工参加义工服务的频率较高。

长者义工是义工服务中的“一块宝”。6成受访者认为“时间充足”是长者义工最明显的优势;其次,近五成受访者认为长者义工的优势是“经验丰富”,近4成受访者认为是“有耐心”。

主要服务于贫困老人

长者义工参与义工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,53%的受访者选择为困难群众服务,贫困长者成为长者义工的主要服务对象,有57.3%的受访者选择此项。

为什么要做义工呢?动机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交往为主。在接受调查的长者义工中,有79.6%的受访者选择了“帮助他人快乐自己”,而选择“履行社会责任”、“别人曾经帮助过我,我要感恩”的受访者比例也较高。还有73.2%的受访者选择了“结识更多朋友”。

老人参加义工服务满足了哪些需求?本次调查显示,95%的受访者在参加义工服务后都有所收获,其中有59.7%的受访者认为“生活更充实有意义”;有57%的受访者表示“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”、“增长了见识”、“发展了兴趣爱好”等;有55.3%的受访者表示“结交到更多朋友”。

虽然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,但他们的专业知识还能继续服务社会。调查显示,长者义工中的“专才”尚未完全发挥作用,仅有10.9%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义工活动中完全用上了,有39.8%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用上,还有49.3%的受访者表示部分用上。

(《广州日报大洋网》2017年3月26日新闻频道版)
志愿服务新闻
联系方式

联系电话:020-86479023

公共邮箱:gvu83936660@126.com

通讯地址: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68号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6楼

办公时间:周一至周五9:00-12:00;14:00-18:00(节假日除外)
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 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广州公益时间银行
    广州公益时间
    小程序

×

广州市志愿者注册方式

1、打开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注册

广州市志愿者注册

2、下载“广州公益时间”APP进行注册

可通过应用宝、华为商城、苹果商城、vivo商城、oppo商城等各大应用市场搜索“广州公益时间”进行下载。